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椰心叶甲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及防治指标。本文件适用于椰心叶甲的监测与防控工作,为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Title:Population Survey and Control Indicators for Coconut Leaf Bee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6/T 312-2015《椰心叶甲种群数量调查和防治指标》是海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椰心叶甲的调查方法、防治指标以及防治策略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调查方法
1. 调查对象:标准明确指出,调查对象为椰树上的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这表明调查不仅限于某一阶段的害虫,而是全面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
2. 样地选择:要求样地应具有代表性,且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这一规定确保了调查数据能够反映整体情况,避免因样本不足导致的偏差。
3. 调查频率:建议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调查。这种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掌握害虫动态,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防治指标
1. 防治阈值:当椰心叶甲成虫密度达到每株树平均超过5头时,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这一指标基于长期观察得出,能够在害虫尚未造成严重危害前就予以控制。
2. 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如果发现椰心叶甲幼虫密度超过每株树平均10头,则必须立即实施紧急防治。这个数值考虑到了植物生长状况及经济损失等因素。
防治策略
1. 物理防治:包括人工摘除受害叶片、使用诱捕器捕捉成虫等手段。这些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初期或轻度发生区域。
2. 化学防治: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同时强调安全间隔期,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
3.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寄生蜂来抑制害虫数量增长。这种方法绿色环保,但需注意外来物种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条款,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展椰心叶甲的监测与治理工作,保护椰子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