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嫁接育苗、容器育苗、苗圃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油茶种苗的繁育和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mellia Oleifera Seedling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油茶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B46/T 315-2015)是海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油茶种苗繁育的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种质资源的选择。标准指出应从优良母树上采集种子,母树需具备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特点,并且年龄应在20至60岁之间。种子采收后要经过筛选和处理,确保其饱满度达到85%以上,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要大于70%。
其次,在播种育苗环节,要求采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基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播种时保持适当的株行距,一般为10×15厘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
再者,对于幼苗管理,标准强调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生长季节,应根据苗木长势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同时注意控制浇水量,避免积水导致烂根。对于常见的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应及时喷洒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预防。
此外,关于出圃标准,规定苗木高度不得低于20厘米,地径不小于0.3厘米,主根长度不少于15厘米,侧根数量不少于5条,且无明显机械损伤。这些指标有助于保证移植后的成活率和生长势。
最后,标准还提到种苗包装运输的相关要求,包括使用透气性好的编织袋或纸箱装运,每包重量不超过20公斤,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雨防晒,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油茶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B46/T 315-2015)涵盖了从种质选择到出圃管理的全过程,为油茶种苗繁育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