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豫中南雨养农业区小麦玉米周年覆盖简耕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耕作方式、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豫中南雨养农业区的小麦玉米轮作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ear-round Cover Simplified Cultivation of Wheat and Corn in Rain-fed Agriculture Areas of Central and Southern Hen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豫中南雨养农业区小麦玉米周年覆盖简耕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028-2015)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简化耕作方式、合理覆盖措施来提高该地区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土壤准备
标准要求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适度的深耕或深松处理。具体来说,深耕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而深松则需确保深度不低于30厘米。这样做是为了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种子选择与处理
对于小麦种子,推荐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且高产稳产的品种。同时,建议采用包衣技术处理种子,以增强其抗逆性能。而对于玉米种子,则强调要选择耐密植、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并进行发芽试验确保种子活力。
3. 播种时期与密度
小麦的最佳播期通常是在霜降前后至立冬期间完成,而玉米则应在6月中下旬播种完毕。关于种植密度,小麦每亩基本苗数控制在15万株左右较为适宜;玉米则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株距,一般保持在3500-4000株/亩之间。
4. 施肥管理
本规程提倡平衡施肥原则,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具体而言,在基肥施用时,每公顷应施入纯氮量约15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以及氧化钾75公斤。追肥方面,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约30公斤/亩即可满足需求;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40-50公斤/亩。
5. 病虫害防治
针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可选用三唑酮类药剂喷雾预防;对于蚜虫等虫害,则可利用吡虫啉类杀虫剂进行防治。玉米上常见的玉米螟可用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控。
6. 收获与储藏
小麦收获适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此时籽粒含水量约为13%-15%,便于机械收获并减少损失。玉米则应在乳熟后期至完熟初期收获。收获后的粮食应及时晾晒干燥至安全水分含量以下,然后入库储存。
以上内容是对DB41/T 1028-2015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可以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实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