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鸢尾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鸢尾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ris (DB41/T 1018-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鸢尾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018-2015)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为鸢尾属植物的栽培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选取了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鸢尾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植物,其栽培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在“苗床准备”部分中,规程指出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土壤pH值宜控制在6.0至7.5之间,若不符合要求则需通过施加石灰或硫磺等物质进行调节。此外,苗床还需深耕细作,并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以保证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
关于繁殖方法,规程推荐采用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播种繁殖时,种子需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两倍左右。而分株繁殖则应在春季新芽萌发前进行,将母株分成若干小株,每小株至少保留3个以上健康芽眼。
在日常管理方面,规程强调要定期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清洁,防止杂草与鸢尾争夺水分和养分。同时,根据天气状况合理灌溉,避免积水造成根系缺氧。施肥上则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生长期可每月追施一次稀释后的液态肥料,花期前后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促进开花结实。
病虫害防治也是栽培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规程建议采取物理、生物及化学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控。例如,在发病初期可以人工摘除病叶病枝,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喷洒,但要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最后,在采收贮藏阶段,规程规定当花朵完全开放且花瓣颜色鲜艳时即可采摘,采收后及时去除多余叶片,修剪花梗至适宜长度,然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或冷藏保存,以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总之,《鸢尾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018-2015)从苗床准备到采收贮藏各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对于提高鸢尾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