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检测的基本要求、检测方法、数据分析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结构检测及安全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tructural Inspe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67-2015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检测技术规程》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的检测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检测范围与周期
标准明确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检测的范围应包括车站主体结构、隧道结构、桥梁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结构,其检测频率也有所不同。例如,车站主体结构和隧道结构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而桥梁结构则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环境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检测周期,但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检测内容与方法
在检测内容上,标准强调要涵盖结构完整性、耐久性及安全性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在评估结构完整性时,需关注裂缝宽度、深度以及分布情况;对于耐久性的考量,则包括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钢筋锈蚀状况分析等内容;至于安全性评价,则要求通过荷载试验等方式验证结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多种检测方法的选择原则,如超声波法用于检测内部缺陷,回弹法适用于表面强度测定等,并且鼓励采用无损检测技术以减少对结构本身的影响。
数据记录与报告编制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标准要求所有数据必须详尽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形成完整的档案保存至少十年以上。同时,在编制检测报告时,应当包含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地点)、检测目的、使用的仪器设备清单、检测过程描述、数据分析结论以及必要的改进建议等内容。
安全措施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重要性及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作业的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进入施工现场前需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防无关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等。
综上所述,《DB11/T 1167-2015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检测技术规程》不仅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同时也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