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的生产。
Title:Produc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Decontaminated Mini-tubers of Potato Qing Shu 9 (DB63T 1349-2015)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349-2015 马铃薯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规范》是青海省针对马铃薯青薯9号品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规范,包括种源管理、繁殖程序、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下从几个关键环节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种源管理部分,标准要求种源必须来源于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认证的脱毒原原种。种薯入库前需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不携带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同时规定种薯储存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3℃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并定期检查种薯质量,一旦发现腐烂或病变应及时剔除。
繁殖程序上,标准明确微型薯生产采用组培苗移栽法。组培苗需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至4-6片真叶时方可移栽。移栽基质选用草炭土与珍珠岩按3:1比例混合,且每株苗间距不得小于10厘米。田间管理方面强调要建立隔离区,防止外来污染源进入。同时要求及时去除杂草,保持土壤疏松,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灌溉,避免积水造成根系缺氧。
病虫害防治章节中指出,应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控病虫害。如设置防虫网、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等措施来减少害虫侵害。化学药剂使用必须遵循最小剂量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且不得在采收前30天内施用任何农药。此外还需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该标准还特别强调了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每个生产环节都应有详细的记录档案,包括种源信息、栽培过程、收获日期等,以便追溯产品质量。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旨在保障青薯9号脱毒微型薯的品质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青海省特色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