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色鲍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选择与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杂色鲍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aliotis diversicolor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杂色鲍养殖技术规范DB35/T 1438-2014是福建省地方性标准,为科学化、标准化开展杂色鲍养殖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在环境条件方面,规定养殖海域水质符合GB 3097要求,水温范围为10℃至28℃,盐度区间为26‰至32‰。这表明养殖区应选择远离工业污染源的海域,确保水质清洁。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杂色鲍生长,盐度超出此范围可能导致生理不适甚至死亡。
关于苗种选择,标准指出亲鲍应具备良好的生长发育状况,壳长不小于7cm,体重不低于100g。稚鲍培育时要求附着基表面粗糙且稳固,附着率需达到80%以上。这一要求旨在保证苗种质量,提高存活率和成活率,为后续养殖奠定基础。
饵料投喂方面,建议以海带为主,辅以裙带菜等藻类,日投饵量按体重的10%-15%计算。同时强调定期清洗附着基,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合理的饵料搭配与科学的管理措施能够满足杂色鲍的营养需求,促进其健康生长。
病害防治章节中提到要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隔离处理,并做好记录备案。提倡采用生态调控方法减少疾病发生概率,必要时可使用国家批准的药物但需严格遵守使用剂量和休药期规定。此举有助于构建健康的养殖生态系统,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这些核心内容构成了该标准的主要框架,对于指导杂色鲍养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上述规范,可以有效提升养殖效率与经济效益,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