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种麻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乌-红杂交天麻的规范化栽培。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Oreo-Rufous Gastrodia in Changbai Mount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272-2015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长白山地区特有的乌-红杂交天麻栽培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从种质资源、环境条件到具体栽培技术都有明确的规定,以下是对其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质资源的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经过鉴定的优质乌-红杂交天麻种薯。这些种薯应具有良好的抗病性、适应性和高产特性。种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因此在选择时需特别注意其外观无损伤、无病害,并且重量适中。
其次,关于栽培环境的要求,标准指出适宜的栽培地点应当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土壤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为佳。同时,要求栽培地周围环境清洁,避免工业污染,确保空气质量和水源纯净。此外,还强调了光照的重要性,建议种植区域应有一定的散射光照射,以促进天麻的光合作用。
再者,在具体的栽培技术方面,标准详细规定了播种的时间、方法以及田间管理措施。播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或秋季,此时气温较为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播种时采用穴播的方式,每穴放置一至两个种薯,并覆土压实。之后需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可积水,以免造成烂根现象。同时,还需适时施肥,初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逐渐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满足天麻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
最后,病虫害防治也是栽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病情扩散。
综上所述,《DB22/T 2272-2015长白山乌-红杂交天麻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质资源到最终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为提高天麻栽培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遵循该标准进行操作,能够有效提升天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