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东北林蛙高效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建设、种蛙选择、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东北林蛙的高效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Breeding of Northeast Forest Fro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东北林蛙高效养殖技术规程DB22/T 2255-2015是吉林省地方标准,对东北林蛙的高效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规定养殖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业污染源、交通便利且水质良好的区域。蛙池的设计需考虑防逃设施,池底应保持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蛙舍要具备遮阳和保温功能,确保林蛙在不同季节都能得到适宜的生活环境。
二、种蛙选择与培育
种蛙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要求种蛙体格健壮、无病无伤,雌雄比例为1:1或2:1。种蛙培育期间要提供充足的食物,主要是昆虫类如黄粉虫、蝇蛆等,并定期消毒池塘,保持水质清洁。
三、繁殖管理
繁殖期是林蛙养殖的关键阶段,标准指出繁殖池水深应控制在30-50厘米之间,水温维持在18-22℃最佳。亲蛙配对后要密切观察产卵情况,及时将受精卵移至孵化池,孵化期间保持水温稳定,防止强光直射。
四、幼蛙饲养
幼蛙刚孵化出来时体质较弱,标准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鲜活饵料\"的投喂方式。初期以小型浮游生物为主,随着幼蛙成长逐步增加投喂量和种类。同时要注意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五、疾病防控
预防为主是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则,标准强调要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林蛙自身免疫力。
六、收获与运输
成蛙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收获,标准要求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避免损伤蛙体。运输过程中要保证通风良好,温度适中,防止挤压和脱水。运输前最好让林蛙适当停食一天,减少排泄物产生。
以上是对DB22/T 2255-2015中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东北林蛙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养殖效益,实现林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