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芳纶Ⅲ纤维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为原料,经溶液纺丝法制得的芳纶Ⅲ纤维。
Title:Aramid III Fiber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915-2014《芳纶Ⅲ纤维》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芳纶Ⅲ纤维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1. 外观质量:芳纶Ⅲ纤维的外观应为均匀的纤维状物质,无明显的机械杂质和结块现象。这一条文强调了产品在物理形态上的基本要求,确保纤维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效果。
2. 纤维长度:芳纶Ⅲ纤维的平均长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且短纤维含量不得超过一定比例。此规定是为了保证纤维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能够形成均匀的结构,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芳纶Ⅲ纤维的应用领域,如高强度材料、防护用品等。例如,拉伸强度是衡量纤维抵抗拉力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试验方法
1. 外观检查:通过目视或借助放大镜观察纤维表面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杂质或异常情况。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经验以准确评估纤维的质量。
2. 纤维长度测定:采用特定仪器测量单根纤维长度,并统计一定数量样本的数据来确定平均值及短纤维含量。这一步骤对于控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为纤维长度不均可能影响制品的整体性能。
3. 力学性能测试:利用专门设备对样品施加负荷直至破坏,记录下最大应力值作为拉伸强度;同时测量变形量计算出断裂伸长率。这些数据不仅用于验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还可以指导生产工艺调整。
检验规则
1. 组批与抽样:每批产品应由同一生产条件下制得,并按照规定数量随机抽取试样进行检测。合理的取样方案有助于全面反映整批货物的实际状态,避免因局部缺陷导致误判。
2. 判定规则:如果所有项目均达到或超过标准限值,则认为该批次合格;反之则需重新处理或拒收。这种严格的验收程序确保了出厂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 标志:每个包装单元上都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编号等信息。明确标识便于用户识别并正确使用产品。
2. 包装:采用防潮、防尘措施妥善封装,防止外界环境因素对其造成损害。良好的包装设计还能延长储存期限,保持产品的新鲜度。
3. 运输:选择适合的交通工具,在装卸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损伤。此外还应注意避开高温、潮湿等恶劣条件。
4. 贮存: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热源。定期检查库存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上就是DB51/T 1915-2014《芳纶Ⅲ纤维》中部分关键内容的具体解析。遵循本标准有助于生产企业规范生产流程,保障产品质量,同时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