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矢量数据的内容、分层规则、几何表达、属性结构及其代码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维护及应用开发。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ta of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Part 1: Vector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936-2014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规范第1部分:矢量数据》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矢量数据的分类、数据组织结构、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要求等内容。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矢量数据分类
该标准将矢量数据分为基础地理数据和专题地理数据两大类。
1. 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地名地址、行政区域等通用性较强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
2. 专题地理数据则涵盖了交通、水利、电力、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数据。这类数据针对性强,服务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需求。
二、数据组织结构
数据组织结构采用分层分级的方式进行管理。每一层级的数据都有明确的定义和用途:
1. 最高层为国家层面的数据,提供全国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
2. 中间层次为省级数据,补充和完善国家级数据在本省范围内的细节;
3. 最底层为市县级数据,主要负责细化到具体城市或县区的具体情况。
三、数据文件格式
为了保证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标准明确了矢量数据应采用的标准文件格式。推荐使用Shapefile作为基本存储格式,并辅以GeoJSON等开放格式。同时强调了对于大型数据集可以考虑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PostGIS)来存储和管理。
四、质量要求
在数据质量方面,标准提出了精度、完整性、一致性、现势性和可维护性五个方面的具体指标。例如:
- 精度要求:平面位置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1毫米;
- 完整性要求:所有规定的要素类型都必须存在且没有遗漏;
- 一致性要求:同一要素在不同比例尺下的表现应当保持一致;
- 现势性要求:更新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 可维护性要求:数据源清晰可追溯,便于后续修改与扩展。
五、其他注意事项
此外,还特别指出,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小影响原则,尽量减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数据均需按照国家保密法规严格管控,未经许可不得对外发布。
综上所述,《DB51/T 1936-2014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规范第1部分:矢量数据》为四川省内各级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