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树菇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茶树菇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Title:Tea Tree Mushroom (Tremella fuciformis) -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819-2015《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该标准规定了茶树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菌种生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茶树菇”的定义,即以茶树菇为原料,采用人工栽培方式生产的食用菌产品。这一定义强调了茶树菇的人工栽培属性及其作为食用菌的身份。
二、产地环境要求
1. 土壤条件:产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
2. 气候条件: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应在15℃至20℃之间,年降水量不少于1200毫米。
3. 空气质量和水质:空气质量良好,无工业污染;灌溉用水需符合GB 5084的规定。
三、菌种生产
1. 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其中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2. 原种与栽培种生产:使用优质菌株,确保菌丝生长旺盛且健康。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四、栽培管理
1. 栽培季节:春秋两季是最佳栽培时间,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发育。
2. 培养料配比: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
3. 接种与发菌:接种后置于温度22℃-25℃、相对湿度65%-70%的环境中培养,期间注意通风换气。
五、病虫害防治
1. 预防措施:保持栽培场所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合理安排轮作制度,避免连作。
2. 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
3. 化学防治:如需用药,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六、采收
1. 采收标准:子实体长至八分成熟时即可采收,此时伞盖尚未完全展开,菌柄长度适中。
2. 采收方法:用手轻捏菌柄基部旋转拔起,避免损伤其他未成熟的子实体。
3. 采后处理:及时将采下的茶树菇摊晾于阴凉通风处,防止腐烂变质。
以上内容是对DB36/T 819-2015《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中关键部分的解读,希望对从事茶树菇生产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