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菜三系杂交种四级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条件、亲本繁殖技术、制种技术和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油菜三系杂交种的四级种子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Rapeseed Three-line Hybrid Seeds (4th Grade) - Part 12: Rapeseed Three-line Hybrid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93.12-2014《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规定了河南省油菜三系杂交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亲本繁殖、原种生产、良种生产、技术档案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4.1 亲本繁殖
4.1.1 选择良好的隔离条件,防止外来花粉污染。应与其它油菜品种相隔500m以上,并设置防风林带。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隔离的重要性。油菜是异花授粉作物,容易受到外来花粉影响,导致品种退化。隔离距离500米以上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品种的花粉侵入。设置防风林带不仅能起到隔离作用,还能改善小气候环境。
4.1.2 繁殖亲本时应保持一定种植面积,以保证遗传基础稳定。一般情况下,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种植面积比例为5:3:2。
解读:合理的种植面积比例有助于维持亲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确保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育系种植面积最大,因为它是制种的核心材料,需要充足的供应量。
4.2 原种生产
4.2.1 制种田周围500m内不得种植其它油菜品种或自交不亲和系。
解读:这是对隔离条件的进一步要求,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造成品种混杂。原种生产是种子繁育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控制外界干扰。
4.2.2 制种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前茬作物不宜为十字花科植物。
解读:适宜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制种质量。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操作,良好的排灌系统能有效应对旱涝灾害。前茬作物选择非十字花科植物可以减少病虫害传播风险。
4.3 良种生产
4.3.1 油菜杂交种制种田父母本行比为1:4~1:6,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花期相遇差不超过±3d。
解读:合理的行比配置和花期相遇是确保杂交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行比过低会导致不育系授粉不足,过高则增加成本。同期播种结合花期调控措施,可使父母本最佳授粉时期重叠。
4.3.2 母本在始花期进行人工去雄,去雄后及时喷施赤霉素促进父本花粉萌发。
解读:人工去雄是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核心技术之一。及时去雄可以提高母本的授粉效率,喷施赤霉素有助于增强父本花粉活力,从而提高结实率。
4.3.3 制种田应加强水肥管理,开花期保持土壤湿润,结荚期适当控水,收获前7d停止灌溉。
解读:科学的水肥管理对提高制种产量至关重要。开花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花粉萌发和授粉受精,结荚期适度控水可促进养分向籽粒转移,收获前停水则能防止倒伏和裂荚现象发生。
5 技术档案
5.1 应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包括亲本来源、繁殖过程、制种情况、质量检测结果等信息。
解读:完整的技术档案不仅有助于追溯种子质量,也为后续的品种改良和推广提供宝贵资料。档案内容应详实准确,便于查阅和分析。
这些条文涵盖了从亲本繁殖到良种生产的全过程,每一步都体现了对品质的严格要求。严格执行这些规范,才能确保油菜三系杂交种的优良特性得以延续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