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型水产投料轨道车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淡水及海水养殖中使用的智能型水产投料轨道车。
Title:Intelligent Aquaculture Feeding Track Vehic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智能型水产投料轨道车标准解读:新旧版差异分析——以“投料精度”为例
在TQGCML 3157-2024《智能型水产投料轨道车》标准中,投料精度是影响设备性能和养殖效率的关键指标之一。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对这一指标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特别是在精度范围和测试方法上做出了调整。本文将围绕“投料精度”的变化展开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方法。
投料精度的变化
旧版标准中,投料精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误差不超过±5%”,但并未明确具体的测试条件和验证手段。而在新版标准中,投料精度被细化为两个等级:一级精度(±2%)和二级精度(±5%),并明确了测试时需考虑的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以及饲料颗粒大小等。此外,新增了动态测试要求,即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投料量,而非仅仅静态测试。
新标准的应用方法
为了确保投料精度达到新版标准的要求,生产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新标准强调动态测试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配备高灵敏度的重量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捕捉投料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用于后续分析和校准。
2. 优化控制系统算法
精度提升不仅依赖硬件,还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持。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开发或升级控制算法,例如采用PID闭环控制技术,使设备能够在不同工况下保持稳定的投料表现。
3. 完善测试流程
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新版标准规定的测试流程执行。包括但不限于设定不同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模拟真实的养殖环境;同时要测试多种规格的饲料颗粒,确保设备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满足精度要求。
4. 定期维护与校准
即便设备出厂时符合标准,长期使用后也可能因磨损或老化导致精度下降。因此,定期进行维护检查,并按照说明书中的步骤对设备进行校准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新版标准通过提高投料精度的要求,推动了智能型水产投料轨道车向更高水平发展。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只有深入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新规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