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及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nd Battery Swapping Service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K83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465-2014《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系统架构:标准要求充换电服务运营管理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控制层和管理层。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充电桩的状态信息;控制层用于处理数据并执行控制命令;管理层则提供用户界面和服务管理功能。
2. 通信协议:规定了系统内部及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推荐使用Modbus或CAN总线作为底层通信方式,并且所有通信都需具备加密措施以保障信息安全。
3. 安全机制:强调了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以及数据完整性保护等方面。要求每个操作员必须经过身份验证后才能登录系统,并且所有敏感数据传输过程都需要进行加密处理。
4. 性能指标:对于响应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从接收到充电请求到开始充电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同时对系统的可靠性也有明确规定,如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得低于5000小时。
5. 接口标准化:明确了与其他相关系统的交互标准,比如与电网调度中心的数据交换格式应当遵循IEC61850系列标准;与支付平台对接时需支持银联卡、微信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6. 日志记录:要求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每次操作的日志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类型、执行结果、发生时间等,并且这些记录至少要保存一年以上以便后续审计。
7. 扩展性考虑:考虑到未来可能新增的功能需求,在设计之初就需要预留足够的硬件资源和软件接口,使得后期升级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运营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基本的技术要求,还特别注重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这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