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荷防火林带营造的技术要求,包括立地条件选择、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木荷防火林带的营造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Schima Superba Firebreak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规程》(DB35/T 68-2014)为指导木荷防火林带的科学营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造林地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木荷造林地应选择在坡度小于25°的山地或丘陵地带。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为主,要求土层厚度不低于40厘米,且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80厘米以上。这是因为木荷耐旱能力较强,但不耐水湿,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环境中。
二、苗木培育与种植
规程强调,木荷苗木宜采用一年生容器苗或裸根苗,苗高应在30-50厘米之间,地径不少于0.4厘米。造林时株行距一般为2米×2米,每亩种植约167株。种植前需对苗木进行修枝处理,保留2-3个饱满芽,并蘸取泥浆或专用蘸根剂以提高成活率。
三、抚育管理
规程要求造林后第一年内进行三次抚育,分别在3月、6月和9月进行。主要工作包括除草松土、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每年施肥量为尿素50克/株,磷肥100克/株。同时要注意观察木荷的生长状况,及时清除杂草和病弱植株,确保林分健康生长。
四、防火功能评估
根据规程,木荷防火林带的有效宽度应达到15米以上。林带内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既能有效阻隔火势蔓延,又能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定期检查林带结构完整性,必要时进行补植或调整,确保其长期发挥防火作用。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规程》从造林地选择到后期管理都给出了详尽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木荷防火林带的建设质量和效益。这些规定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