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乡村绿化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植物选择、种植施工及养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乡村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ural Gree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乡村绿化技术规程》(DB35/T 1426-2014)为指导乡村绿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乡村的绿化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行业覆盖范围,确保了其在特定环境下的适用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乡村绿化”、“生态廊道”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乡村绿化”被定义为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手段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过程。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执行中的歧义。
3. 绿化原则:强调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具体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合理布局绿化空间。
4. 绿化规划:要求编制绿化规划应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注重与农田、村庄建筑群等要素协调一致。同时,应预留足够的公共绿地面积,满足村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5. 树种选择:推荐使用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适应性强的新优品种。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而新优品种则可以丰富绿化效果,提高景观多样性。
6. 栽植技术:对于不同类型的绿化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栽植要求。如道路两侧绿化带应采用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的防护体系;庭院绿化则鼓励家庭参与,种植果树或观赏花卉,既美化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
7. 后期管护:规定了绿化工程完工后需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包括定期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补植更新等内容。良好的后续管理是保证绿化成果持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
8. 监测评估:建议定期开展绿化成效评估,收集相关数据用于优化调整后续工作计划。通过科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乡村绿化事业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体现了该标准的核心理念和技术要点,旨在推动福建省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