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甜瓜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设施甜瓜白粉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Powdery Mildew in Greenhouse Melon (DB64T 1054-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054-2014《设施甜瓜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设施甜瓜生产中白粉病防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防治措施,旨在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与危害,保障甜瓜的优质高产。
一、农业防治
标准要求: 农业防治是基础,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科学施肥灌溉等。
详细解读:
1.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选择适合的抗病品种至关重要。例如,“金妃”、“玉菇”等品种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种植时应优先考虑。
2. 合理轮作倒茬: 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瓜类作物,特别是与葫芦科植物轮作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3. 科学施肥灌溉: 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采用滴灌技术,保持适宜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二、物理防治
标准要求: 利用高温闷棚、覆盖地膜等手段预防病害。
详细解读:
1. 高温闷棚: 在定植前7-10天进行高温闷棚处理,密闭温室大棚,利用太阳辐射将棚内温度升至45℃以上持续2小时,可有效杀灭部分病原菌。
2. 覆盖地膜: 定植时铺设黑色或银灰色地膜,不仅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还能减少病菌通过土壤传播的机会。
三、化学防治
标准要求: 化学药剂使用需遵循安全间隔期规定,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抗药性产生。
详细解读:
1. 早期预防: 当发现病叶率达到5%-10%时即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硫悬浮剂、甲基硫菌灵等。
2. 轮换用药: 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使用,如交替使用三唑酮、醚菌酯等,能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3. 安全间隔期: 所有农药均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确保采收前达到规定的安全间隔时间,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综合管理
标准要求: 结合以上各方面措施,加强田间观察,及时清除病残体。
详细解读:
1. 加强田间观察: 定期检查植株生长状况及叶片健康情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 及时清除病残体: 生长期及收获后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集中销毁,减少病原菌基数。
综上所述,《设施甜瓜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农业、物理和化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与发展,为设施甜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