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刺槐育苗及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刺槐的育苗与造林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obinia Pseudoacacia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刺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广泛用于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以及用材林发展。《DB64/T 1032-2014 刺槐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为刺槐的育苗和造林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子采集与处理
规程中明确指出,刺槐种子应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种子采集时间一般在秋季,当荚果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即可采摘。种子采集后需及时晾晒,去除杂质并进行分级。对于种子的处理,规程推荐采用冷水浸种24小时的方法来提高发芽率。此外,也可以使用机械破壳或化学药剂处理以增强种子吸水能力。
二、育苗方法
规程强调了刺槐育苗过程中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播种前要进行深耕细作,并施足基肥。刺槐种子的播种方式主要有撒播和条播两种,其中条播更有利于后期管理。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2-3厘米之间,行距保持在25-30厘米左右。为了保证出苗整齐,播种后需要覆盖一层薄土,并适当浇水保湿。
三、幼苗管理
规程特别提到,在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工作。间苗时要注意保留健壮苗株,去除弱小苗和病苗。同时还要注意除草松土,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灌溉方面,要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适量地给幼苗补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措施。另外,为了促进苗木生长,可以在生长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但施肥量不宜过多以免烧苗。
四、造林技术
关于造林环节,规程给出了具体的密度建议。通常情况下,刺槐造林株行距为2米×3米或2.5米×2.5米。造林时要选择阴天或者傍晚进行栽植,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栽植深度要适中,过浅容易导致根系暴露而影响生长,过深则可能造成窒息现象。栽植完成后要立即浇透定根水,并覆上一层稻草或其他覆盖物以保温保湿。
五、病虫害防治
最后,规程还特别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刺槐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等,可以通过喷洒波尔多液等方式预防;常见虫害包括蚜虫、尺蠖等,可用敌百虫等农药进行防治。在实际操作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林地,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就是对《DB64/T 1032-2014 刺槐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技术规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刺槐育苗和造林的质量,还能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