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机播壮苗的技术要求、播种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采用机械化播种方式的玉米壮苗培育和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n Mechanized Sowing and Strong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864-2014《玉米机播壮苗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机械化播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以实现壮苗和高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种子处理
标准中提到“种子应进行精选,确保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这意味着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种子,保证种子质量。此外,“发芽率应达到90%以上”强调了种子活力的重要性,高发芽率可以提高出苗率,为后续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2. 播种方式与深度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行距设定为50-60厘米,株距根据品种特性确定。”这一规定有助于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便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之间”是为了确保种子能够充分吸水萌发,过深会影响出苗速度,过浅则可能使幼苗根系发育不良。
3. 施肥与灌溉
标准指出“底肥施用量为每公顷300-450公斤,其中氮磷钾比例为1:0.5:0.5。”合理的肥料配比可以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促进健壮生长。“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20%-30%,应及时灌溉”提醒农民密切关注土壤湿度变化,在干旱时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影响幼苗正常发育。
4. 苗期管理
“苗期要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发现缺苗断垄现象要及时补种。”这一步骤对于保证群体均匀性和最终产量至关重要。“适时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也是苗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田间环境有利于减少杂草竞争,增强植株抗逆能力。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升玉米机播后的成活率和长势,为实现稳产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