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方法。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考察范围与内容
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考察应涵盖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野生动物等多个方面。例如,在植被调查中,需对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样地设置与监测
样地设置是科学考察的关键环节。标准建议根据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布置样地数量和分布。样地的大小和形状应依据植被类型和研究目的确定,并且要定期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变化趋势,为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GPS定位、遥感影像分析等。对于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校验,确保其真实可靠。同时,数据处理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系统,便于长期保存和后续使用。
4. 报告编制
科学考察结束后,需编写详细的考察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考察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保护建议。特别强调,报告中应包含清晰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以便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能够直观了解保护区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这些条文从不同角度规范了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操作流程和技术细节,对于提升考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