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自桤木丰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造林地选择、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蒙自桤木的丰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ve Cultivation of Mongzi Alder (Alnus mongol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蒙自桤木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树种,在云南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DB51/T 1905-2014 蒙自桤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为蒙自桤木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环节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首先在苗木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两年生壮苗。具体表现为苗高需达到30厘米以上,地径不低于0.3厘米,并且根系完整发达。这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幼林早期生长健壮。
其次在整地方面,强调要根据地形条件采取全面整地或者块状整地的方式。对于坡度较缓的地块可采用全面深翻,深度一般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而坡度较大的地方则适宜采用穴状整地,穴的规格建议为50×50×40厘米。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关于栽植密度,标准推荐每公顷栽植2250株至3000株不等。具体的密度应结合立地条件、经营目的以及培育目标来确定。例如,如果以生产木材为主,则可以适当降低密度,以便单株树木获得更多的养分和光照资源;若是用于防护林建设,则需要较高的密度来快速形成林冠层。
施肥管理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标准规定,在造林后第一年的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基肥,每次每株施有机肥1-2公斤;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追施一次速效氮肥,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外还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特别是锌、硼等微量元素缺乏时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定期巡查林地,一旦发现有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常用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加强日常管护工作,保持林地清洁卫生,减少病原菌滋生的机会。
最后,在采伐利用阶段,明确规定了合理的轮伐期。通常情况下,蒙自桤木的最佳采伐年龄为8-10年左右。过早采伐会影响经济效益,而推迟采伐又可能导致森林退化。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执行,确保可持续发展。
总之,《DB51/T 1905-2014 蒙自桤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涵盖了从苗木选择到最终采伐利用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实现高效栽培提供了有力保障。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不仅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