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四川省流动沙地利用康定柳进行沙障设置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流动沙地的防沙治沙及生态修复工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tting up Sabina Obstacle in Mobile Sandy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895-2014《流动沙地康定柳沙障设置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流动沙地使用康定柳设置沙障的技术要求。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流动沙地的治理工作,特别是在康定柳资源丰富的地区。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依据。
2. 术语和定义
- 康定柳:指分布于四川西部地区的柳树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盐碱特性。
- 沙障:通过设置物理屏障来固定流沙,减少风蚀并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这一定义帮助理解沙障的功能定位。
3. 材料选择与处理
康定柳枝条应选用直径在0.5cm至2cm之间,无病虫害且生长健壮的枝条。采集后需剪去侧枝并捆扎成束备用。此条文强调了材料质量的重要性,确保沙障的有效性。
4. 沙障布局设计
沙障间距通常为2m至4m,高度控制在0.8m至1.5m范围内。这种布局能够有效拦截风沙同时兼顾生态效益。此外,还应注意根据地形条件调整具体参数。
5. 施工方法
在平整好的沙地上按设计间距挖坑埋设康定柳束,确保其垂直于主风向插入土壤中至少0.5m深。回填时要压实以防止滑动。此步骤详细描述了实际操作流程,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6. 后期维护管理
定期检查沙障是否稳固,并及时补植损坏部分。对于长势不良的康定柳应及时修剪或更换新苗。良好的维护可以延长沙障使用寿命,维持治理效果。
7. 环境保护要求
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植被的影响,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完工后还需恢复原有地貌特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上是对DB51/T 1895-2014核心条款的专业解析,希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