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治理措施、施工要求、监测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的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sertified Land Control in Northwest Sichuan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892-2014《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技术规程》是四川省针对川西北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沙化土地的治理原则、技术措施、监测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规程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治理原则
规程明确指出,沙化土地治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强调了在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已有的沙化区域,还要注重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新的沙化现象发生。同时,治理工作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采取适宜的技术手段,确保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技术措施
1. 植被恢复:规程要求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来恢复植被覆盖度。具体来说,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至关重要。例如,在高寒地区可选用耐寒性强的草本植物如披碱草、早熟禾等;而在湿润地带则可以种植杨树、柳树等速生树种。此外,还应注意合理密植,避免过度集中造成资源浪费或抑制其他物种生长。
2. 工程固沙:对于严重风蚀区段,采用设置沙障、铺设防风网等方式固定流沙。其中,草方格沙障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做法,它能够有效阻挡沙粒移动,并为植物生长提供稳定基底。施工时需注意材料的选择与铺设密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3. 合理利用水资源:鉴于川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特点,必须科学规划用水方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另一方面可通过修建蓄水设施、实施滴灌节水灌溉等方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还需加强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的监控,防止因过量开采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监测与评价
为了保证治理成效,规程还提出了定期开展沙化土地动态监测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地面调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普查,记录不同类型的沙化土地面积及其变化趋势。
-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图像分析技术,及时掌握大范围内的土地状态信息。
- 效果评估:根据长期观测数据,综合考量各项指标(如植被覆盖率、土壤湿度等),客观评价治理工作的实际成效。
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更体现了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的理念。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实现既定目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