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童福利机构在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方面的基本要求、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各类儿童福利机构,用以指导其开展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of Children's Accidental Injuries in Child Welf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41-2014 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儿童福利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环境安全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活动区域应保持整洁、无障碍物,地面材料需防滑且易于清洁。这不仅是为了防止滑倒摔伤,也是为了便于及时清理可能引发窒息的小物件或液体。
2. 设施设备安全性:所有用于儿童活动的设施设备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查维护。例如,玩具应无尖锐边缘,大型游乐设施要有防护栏等安全装置。此外,对于电器设备要确保其安装位置不会被儿童轻易接触到电源插座。
3. 消防安全管理:儿童福利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熟悉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同时,还应该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图以及紧急集合点的位置信息,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实际应对能力。
4. 食品安全控制: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到供应整个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卫生条件。特别是对儿童饮食中的过敏源成分要特别注意标识清楚,并且避免交叉污染。另外,饮水供应系统也需要定期消毒处理,确保水质安全。
5. 人员培训与监督:除了硬件设施方面的安全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培训。每位员工都应该接受关于急救常识、心理疏导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并且在日常工作中相互监督彼此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当发生意外情况时,机构内部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迅速联系专业救援力量前来处置。同时也要做好现场保护工作,以便后续调查分析原因并改进不足之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DB11/T 1141-2014》涵盖了从物理环境到人为因素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技术指导。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