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要求、数据内容、数据库结构设计、元数据、质量控制及数据库更新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
Title: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Spatial Datab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229-2014《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3 数据采集
此部分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例如,强调数据来源需合法合规,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采集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手段获取最新影像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核实信息。同时要求建立完整的数据采集流程文档,包括数据来源说明、采集方法描述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6.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整个系统构建的核心环节。本标准提出要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要素分类体系、属性字段定义以及空间关系模型等。建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基础平台,并充分考虑未来扩展需求预留足够的存储空间。此外还应注意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在设计时采取加密存储或访问权限管理等方式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泄露。
7.4 数据更新与维护
定期更新数据库内容对于保持其时效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标准指出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更新机制,包括周期性的全面核查与局部修正相结合的方法来保证数据质量。当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导致原有数据失效时,应及时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应急响应工作并迅速完成相应调整。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长期维护制度,比如安排专人负责日常检查、故障排查以及软件升级等工作。
以上是对DB22/T 2229-2014中几个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