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冠下造林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林冠下造林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Undercanopy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834-2014 林冠下造林技术规程》是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关于林冠下造林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吉林省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退耕还林地的林冠下造林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确保了技术措施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林冠下造林”、“透光伐”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林冠下造林”是指在成过熟林或近成熟林冠下进行的造林活动,旨在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3. 造林准备:包括林地选择、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其中特别强调了林地选择应考虑地形、土壤类型以及原有植被状况等因素,以保证造林的成功率。土壤改良方面,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绿肥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4. 树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是关键环节之一。标准建议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并结合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考量。此外还提到要注重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复合生态系统。
5. 栽植密度: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促进幼苗生长至关重要。标准给出了不同树种的最佳栽植间距参考值,并指出实际操作时需依据具体情况调整。
6. 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修剪整形等多个方面。特别强调了定期监测树木健康状态的重要性,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对幼林造成损害。
7. 采伐更新:当达到一定年龄或者生长量时需要进行适当的采伐更新作业。这一步骤不仅关系到新一周期林分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整个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DB22/T 834-2014》为指导吉林省范围内开展科学有效的林冠下造林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框架性指导文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