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属和混合眼镜架磨损的模拟方法及镍释放量的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金属和混合材料制成的眼镜架产品的质量检测与评估。
Title:Simulation Method for Wear of Metal and Hybrid Spectacle Frames and Detection Method for Nickel Rel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376-2014是广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金属和混合材料眼镜架在耐磨损性能测试以及镍释放量检测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耐磨损性能测试
1. 测试目的
本部分旨在评估眼镜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耐磨损能力,确保其长期使用不会因表面磨损而影响外观或功能。
2. 测试设备与材料
- 使用特定的磨损试验机,配备有砂纸或其他适当的磨料。
- 眼镜架需按照实际佩戴状态固定于试验装置上。
3. 测试步骤
- 将眼镜架安装在试验机上,设定合适的参数如转速、压力等。
- 开始测试后记录运行时间或循环次数直至达到预定值。
- 停止测试后观察并记录样品表面的变化情况。
4. 结果评价
根据磨损后的外观变化程度对眼镜架进行分级评定,通常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特别注意检查是否有涂层脱落、划痕深度等问题。
镍释放量检测
1. 测试背景
镍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尤其对于敏感人群来说,眼镜架中的镍释放可能引发皮肤刺激反应。因此,检测眼镜架中镍的释放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测试原理
通过模拟人体汗液环境(pH 5.5),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眼镜架表面释放出的镍浓度。
3. 样品准备
- 眼镜架应清洗干净并干燥。
- 按照标准要求制备试样溶液,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等。
4. 测试过程
- 将眼镜架置于装有模拟汗液的容器内,在恒温条件下浸泡一定时间。
- 取出浸泡液并经过适当处理后进行镍含量分析。
- 计算每平方厘米眼镜架释放的镍量,单位为μg/cm²。
5. 判定标准
依据国际通用的安全限值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一般认为,眼镜架表面镍释放量不应超过0.5 μg/cm²/week。
以上是对DB44/T 1376-2014中关于金属和混合眼镜架耐磨损性能测试及镍释放量检测的关键内容解析。这些规定有助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同时推动产品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