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颈乌龟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建设、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调控、疾病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颈乌龟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reeding of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黑颈乌龟是一种珍贵的爬行动物,其养殖技术规程在DB44/T 1429-2014中有详细规定。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环境要求方面,规程指出养殖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且周围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水体的pH值应在6.5到8.5之间,水深一般为30至50厘米。此外,养殖场需要配备过滤系统以保证水质清洁。
其次,在饲料管理上,规程强调要提供多样化的饲料,包括鲜活的小鱼、小虾、昆虫以及专用的饲料。每日投喂量应控制在乌龟体重的5%到10%之间,并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同时,要定期清理食台,防止饲料残渣污染水质。
再者,关于疾病防控,规程建议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一旦发现病龟,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做好记录以便追踪溯源。对于常见的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规程提供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最后,在繁殖管理部分,规程指出成年雌雄比例宜保持在3:1左右,确保有足够的交配机会。产卵期需特别注意保护产卵场,避免人为干扰。孵化过程中要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提高孵化成功率。
这些条文构成了黑颈乌龟健康养殖的基础框架,遵循这些规范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保障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