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场地的选址、建设、运行管理及环境保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场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Recycling and Treatment Site Requirements for Spent Batteries - DB44T 1369-2014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369-2014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场地要求》是广东省地方标准,对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场地的选址、布局、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要求
标准规定回收处理场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区和公共设施的地方。具体来说:
1. 场地应位于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区域,避免低洼地带以防止积水;
2. 距离居民区不少于500米,并与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3. 不得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内;
4. 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及洪水淹没风险区。
二、场地布局
合理的布局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并保障人员安全。根据标准:
1. 回收处理场地内应分区明确,包括接收区、储存区、拆解区、处理区等功能区;
2. 各功能区之间需设置缓冲地带或隔离设施,防止相互污染;
3. 储存区应靠近出入口以便于装卸运输,同时配备必要的通风、防潮措施;
4. 拆解区和处理区应相对独立,并安装有效的除尘降噪装置。
三、设施设备
完善的设施设备是确保操作规范的基础条件。标准指出:
1. 必须配备专用的电池收集容器,材质需耐腐蚀且密封良好;
2. 设置专门的废液收集系统,用于收集拆解过程中产生的电解液;
3. 安装监控摄像头覆盖主要工作区域,记录整个作业过程;
4. 配备消防器材以及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检查维护。
四、安全防护
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考量因素。为此,标准强调:
1. 所有工作人员上岗前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
2. 进入场地的所有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监测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
4.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事故等情况下的处置流程,并组织演练。
五、环境保护
鉴于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环保措施至关重要。标准要求:
1. 对产生的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危险废物名录归类存放;
2. 处理后的废水需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
3. 定期检测周边土壤和空气的质量,确保未受到污染;
4. 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制度,保存各项检测数据及处理记录至少三年以上。
综上所述,《DB44/T 1369-2014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场地要求》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场地的建设与运营。这些规定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还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