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坛紫菜海区栽培的环境条件、栽培设施、苗种选择与培育、栽培管理、病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坛紫菜的海区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ffshore Cultivation of Pyropia haita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434-2014坛紫菜海区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坛紫菜在特定海区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海区选择
条款内容: 应选择潮流畅通、风浪较小、盐度适中的海区,水深应在0.5米至2米之间。
解读: 这一要求确保了坛紫菜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和氧气交换条件。潮流畅通有助于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因淤积导致的病害发生;风浪较小则减少了物理损伤的风险。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8‰至32‰,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坛紫菜的生长发育。
2. 苗种培育
条款内容: 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亲本群体,采用自然采苗或人工育苗方式获取。苗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万至10万个。
解读: 健康的亲本是优质苗种的基础,这直接关系到后续栽培的成功率。自然采苗需要精确掌握繁殖季节,而人工育苗则需严格控制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合理的苗种密度既保证了单位面积内的产量潜力,又防止了因密度过高而导致的竞争性抑制现象。
3. 栽培设施
条款内容: 使用聚乙烯绳作为浮绳材料,每隔50厘米绑扎一株苗种。设置两层栽培架,上下层间距为70厘米。
解读: 聚乙烯绳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适合长期浸泡于海水环境中。将苗种均匀分布于浮绳上可以最大化利用光照资源。双层栽培架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种植容量,还便于管理和收获操作。
4. 日常管理
条款内容: 定期检查浮绳状态,及时清除附着生物;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养殖深度;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记录生长情况。
解读: 定期维护浮绳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并维持良好的栽培效果。动态调节养殖深度有助于适应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促进坛紫菜的正常生长。详细的记录制度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未来的栽培策略。
5. 病虫害防治
条款内容: 发现病害时应立即隔离受影响区域,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药剂。
解读: 及早发现并妥善处理病害问题是保障坛紫菜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是一种环保的选择;若必须使用化学药剂,则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以上是对《DB44/T 1434-2014坛紫菜海区栽培技术规程》部分核心条款的专业解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从业者提高栽培效率,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