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柑橘大实蝇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柑橘种植区柑橘大实蝇的监测、预警及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of Citrus Large Fruit F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严重危害柑橘生产的害虫,其预测预报工作对于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1011-2014《柑橘大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范》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一、监测点设置
标准规定监测点应选择在集中连片的柑橘园内,要求面积不少于30亩,且种植品种相对单一。监测点需具备代表性,能够反映当地柑橘生产的基本情况。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2个监测点,并确保连续多年保持稳定。这一要求旨在通过长期定点监测获取准确的数据,为区域性的预测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二、诱捕器布设
诱捕器的布设密度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每公顷设置5至8个诱捕器,具体数量可根据柑橘园规模适当调整。诱捕器应均匀分布于园区四周及中心地带,确保覆盖全面。此外,诱捕器的高度应保持在1.5米左右,以模拟成虫自然活动高度。这种布设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捕捉到目标害虫,提高监测效率。
三、调查与记录
标准强调每日上午8时至9时进行诱捕器检查,及时清理并记录诱捕数量。同时,还需定期观察柑橘果实发育状况,记录有无受害果出现及其数量。这些数据的积累对于分析害虫发生规律、预测未来趋势具有重要作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记录必须完整、准确,便于后续分析使用。
四、预测预报方法
根据监测数据,标准提出了多种预测预报方法。例如,利用累计诱捕量结合温度等气象因素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下一期害虫发生高峰期;或者通过前期受害果比例推测后期可能发生的程度。这些方法需要结合实际经验灵活运用,以提高预测准确性。标准还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创新适合本地的预测手段。
五、信息上报与发布
标准明确规定了信息上报的时间节点和格式要求。县级单位应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监测数据汇总上报市级主管部门;市级部门则需在每月10日前完成审核并上报省级机构。省级机构负责最终的信息整合与发布。信息发布应当包括预测结果、防控建议等内容,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六、防控指导
基于预测结果,标准给出了相应的防控指导意见。当预测显示即将进入高发期时,应及时组织农户开展统防统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同时,提倡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如悬挂黄色粘板等辅助手段。标准特别指出,在整个防控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天敌资源,避免造成生态失衡。
总之,《柑橘大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范》从监测体系构建到具体操作细节都做了详尽规定,为有效防控柑橘大实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切实保障柑橘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