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草原返青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草原返青期的遥感监测及相关生态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Green-u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846-2014草原返青遥感监测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草原返青期的遥感监测工作。以下选取其中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以草地为主要植被类型的草原返青期的遥感监测。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确保了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 草原返青期:指一年中草原植被开始生长并达到一定绿度的时间段。这一定义为监测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节点。
-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草原返青情况进行观测和分析。通过遥感手段可以实现大范围、高频率的监测,提高工作效率。
3. 监测方法:
- 数据获取:要求使用多源遥感数据,包括卫星影像、航空摄影等,确保数据来源多样性和准确性。
- 数据处理:强调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如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以保证后续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 植被指数计算:推荐使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主要指标,NDVI能够有效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是评估草原返青程度的关键参数。
4. 监测流程:
- 信息采集:包括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确保遥感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 数据分析:利用GIS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生成草原返青情况分布图。
- 结果验证:通过实地考察或辅助观测手段验证遥感监测结果,提高监测精度。
5. 质量控制:在监测过程中需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数据采集到最终报告输出全程监控,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些条文构成了草原返青遥感监测的基本框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