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PCR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DNA提取、PCR扩增及结果分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诊断和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CR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 capripneumoniae in Goa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842-2014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PCR检测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PCR检测方法。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范围部分指出该标准适用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实验室诊断。这表明标准适用于专业实验室环境下的检测工作。
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几个重要概念。如“特异性扩增”指仅针对目标DNA序列进行扩增;“阳性对照”用于验证检测体系的有效性;“阴性对照”用于排除样本污染的可能性。
在试剂与材料部分强调了引物的设计原则,要求引物长度为18-25个碱基,GC含量为40%-60%,且熔解温度应在55℃-75℃之间。这些参数直接影响PCR反应效率和特异性。
操作步骤中对样本采集、核酸提取、反应体系配制及扩增条件都有明确要求。特别提到反应体系中各成分浓度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配置,扩增程序包括预变性94℃ 5min;30个循环的变性94℃ 30s,退火55℃ 30s,延伸72℃ 30s;最后延伸72℃ 10min。
结果判定部分规定以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条带为阳性,无特异性条带为阴性。同时要求每个检测批次都需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确保检测结果可靠。
在质量控制部分提出应定期使用已知阳性样品对检测系统进行验证,并记录每次检测的质控情况。此外还要求实验室建立完整的实验记录档案,以便追溯。
以上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款的解读,希望对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