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兔生产性能测定的技术要求、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肉兔品种的生产性能测定及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asurement of Meat Rabbit Production Perform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159.9-2014《肉兔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肉兔生产性能测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四川地区商品肉兔的生产性能测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在特定区域内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测定工作。
2. 术语和定义:
- 生产性能:指肉兔在饲养过程中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
- 测定周期:从肉兔出生到出栏的时间段,通常为70-90天。
3. 测定环境条件:
-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至25℃之间,湿度控制在50%-70%范围内。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肉兔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
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体重测定:每周称重一次,记录每次的体重数据。体重的增长情况直接反映了肉兔的生长状况。
- 饲料消耗量:每天记录每只兔的日均饲料摄入量,并计算整个测定周期内的总耗料量。通过对比饲料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评估饲料利用率。
- 成活率:统计整个测定期间死亡或淘汰的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高成活率意味着饲养管理得当。
- 屠宰性能:包括胴体重量、瘦肉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价肉兔作为食品原料的价值。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等基本统计量的计算。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改进饲养技术和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提供依据。
6. 报告撰写:根据测定结果编写详细的测定报告,内容涵盖测定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测定方法、主要结果以及结论建议等方面。报告需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便于后续研究和决策参考。
以上是对DB51/T 159.9-2014《肉兔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