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菜田间测产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步骤。本文件适用于油菜作物的田间测产及产量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ield Yield Measurement of Rapes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173-2014《油菜田间测产技术规范》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油菜田间测产工作的规范化操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测产范围与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该规范适用于安徽省内种植的油菜品种,包括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等不同类型的油菜。测产的对象主要是已经完成生长周期并进入收获期的油菜田块。这一规定确保了测产工作能够覆盖安徽省内主要的油菜种植区域及品种类型。
测产前准备
在进行测产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产田块,这些田块应能反映整个种植区的平均生产水平。其次,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测产杆、电子秤、样本袋等。此外,还应对参与测产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测产流程和技术要求。
测产方法
标准中详细描述了多种测产方法,包括直接称重法、间接估算法等。其中,直接称重法是通过实地测量每亩地的产量来确定总产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耗时较长;而间接估算法则是根据植株密度、单株结荚数等因素估算产量,虽然速度快但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条件和需求。
数据记录与处理
测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及时整理归档。对于直接称重法获得的数据,可以直接计算出每亩的理论产量;而对于采用间接估算法的情况,则需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校正,以提高估算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所有测产结果都应当经过复核确认后才能正式上报或公布。
注意事项
在执行测产任务时,还应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在取样时应尽量避开田边地带,因为这些地方往往受到边缘效应的影响,导致产量偏低或偏高;另外,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不宜开展测产活动,以免影响测量精度。同时,为了保证测产工作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建议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测产,并保持相同的人员配置和技术手段。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油菜田间测产技术规范》不仅为油菜生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测产依据,也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广大农业工作者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开展相关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