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瑞鲤苗种培育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瑞鲤苗种的培育和相关水产养殖活动。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ry Cultivation of Furui Car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164-2014《福瑞鲤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福瑞鲤苗种的培育过程,提高养殖效率和鱼苗质量。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苗种选择与运输
条文: 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亲本群体,体长应在3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游动活泼。
解读: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后续培育的成功率。健康无病害的亲本能保证苗种具有良好的遗传基础,而体长达到3厘米以上的苗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存活能力。活泼的游动表明苗种活力强,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培育池准备
条文: 培育池需提前7-10天清塘消毒,每亩使用生石灰100公斤或漂白粉10公斤全池泼洒。
解读: 清塘消毒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步骤。生石灰不仅能够杀灭病原微生物,还能改善池底环境,增加水体硬度。漂白粉则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但需注意用量控制以避免对苗种造成伤害。
放养密度
条文: 每平方米放养量不得超过50尾。
解读: 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有效利用水体资源,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水质恶化。过高的密度会引发缺氧、疾病等问题,影响苗种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日常管理
条文: 每日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苗种活动情况及水质变化。
解读: 定期巡塘有助于及时发现苗种异常行为或水质问题。例如,苗种聚集在水面可能意味着缺氧,需要立即采取增氧措施;水质浑浊可能是投喂过多或其他污染源引起的,应及时清理并调整管理策略。
投饵
条文: 开始投喂时采用粉状饲料,逐渐过渡到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苗种体重的8%-10%。
解读: 初期使用粉状饲料便于苗种摄食,随着其成长逐步更换为颗粒饲料更符合其消化需求。投喂量的控制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避免浪费饲料和污染水质。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地提升福瑞鲤苗种培育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后续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