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开展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工作。
Title: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Sample Analysis Methods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127.1-2014《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 第1部分:总则》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样品分析提供了基本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标准在样品采集环节强调了代表性原则,要求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调查区域内,并且采样深度需根据调查目的确定。对于土壤样品,通常应在0-20cm表层采集,以确保获得的地化信息能反映当前土壤状况。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明确规定了样品处理流程包括风干、破碎、过筛等步骤。其中,风干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样品性质改变;破碎过程需使用不会污染样品的设备;过筛目数的选择依据分析项目而定,一般用于元素分析的样品需通过80目或更细筛网。
分析方法选择
标准指出,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应优先考虑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适用性。对于微量元素的测定,推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或者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同时,当采用多种方法对同一元素进行检测时,需对不同方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进行验证,确保数据可靠性。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在整个分析流程中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包括但不限于空白试验、平行样测试、加标回收率测定及质控样分析等措施。此外,还特别提到每批次样品至少需要包含一个实验室内部质控样和一个外部质控样,以便相互校验。
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
关于数据分析,标准建议采用标准化的数据处理软件来进行数据清洗、归一化处理及异常值剔除等工作。最终形成的报告应当清晰地列出所有检测项目的原始数据、计算公式及其结果,并附上必要的图表说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修正过的数据都必须标注清楚原因为何以及修正依据是什么。
以上内容基于DB34/T 2127.1-2014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