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棘胸蛙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建造、种苗放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棘胸蛙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棘胸蛙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106-2014《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棘胸蛙的养殖环境、繁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棘胸蛙养殖场地的选择和建设要求。适宜的养殖环境是成功养殖的基础,包括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等条件。此外,还应设置遮阴设施以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些措施有助于营造一个适合棘胸蛙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种蛙选择与繁殖
在种蛙的选择上,标准强调要挑选健康强壮、体型匀称、无病害的个体作为亲本。对于繁殖过程中的管理,要求控制好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确保雌雄比例合理,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受精率和孵化成功率。
三、日常饲养管理
日常饲养管理方面,标准指出需要定期投喂新鲜饵料,如昆虫、小鱼虾等,同时注意观察其摄食情况及生长状态。此外,还需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特别是在换季时更要注意调整饲料配方,增强免疫力。
四、疾病预防与治疗
关于疾病预防,标准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药物使用频率,比如投放有益菌群来改善水质。一旦发现患病个体,则应及时隔离诊治,按照规定的用药指南进行规范治疗,切勿滥用抗生素类药品以免造成抗药性问题。
五、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在整个养殖周期内都必须遵守环保相关规定,不得随意排放废弃物。可以通过建立沉淀池等方式处理废水废气,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上就是依据DB34/T 2106-2014《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所提炼出来的几个关键点及其深入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