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发酵全混合饲粮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选择与处理、发酵工艺条件、产品质量控制及贮存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物发酵全混合饲粮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ly Fermented Total Mixed 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83-2014 生物发酵全混合饲粮生产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对生物发酵全混合饲粮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
一、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规定,用于生产的原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禁止使用发霉变质或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原料在投入发酵前需经过清理、破碎等预处理工序,确保其粒度适中且清洁无杂质。
二、菌种及培养
选用的发酵菌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并通过权威机构鉴定。菌种的活化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操作,以保证最佳的发酵效果。
三、发酵条件控制
发酵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30℃-40℃之间,pH值维持在4.5-5.5范围内。发酵时间为48小时至72小时,具体时长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期间要定期检测发酵液的各项指标,如酸度、糖分含量等,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四、混合与包装
发酵完成后,需将发酵好的物料与其他成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混合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洁净,避免二次污染。最终产品采用密封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五、质量检验
每批次产品都必须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感官检查、理化分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方面。只有当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时,才能出厂销售。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记录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信息,以便追溯管理。
六、安全措施
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工作人员上岗前需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同时,还需注意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以上内容是对《DB22/T 2183-2014 生物发酵全混合饲粮生产技术规程》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在实践中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动物健康,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