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美洲红点鲑人工养殖的场地选择、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美洲红点鲑的人工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Culture of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80-2014 美洲红点鲑人工养殖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为美洲红点鲑的人工养殖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苗种选择与放养
标准规定,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亲鱼群体,要求亲鱼体重在500克以上且性腺发育良好。放养密度需根据池塘条件合理确定,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规格为3厘米左右的苗种200至300尾。这一条文强调了苗种质量和放养密度的重要性,确保养殖初期的良好开端。
二、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具体而言,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及鱼类摄食情况调整,通常每天投喂两次,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一次。饲料蛋白含量应在40%以上,并逐步过渡到高能饲料以满足生长需求。此条文旨在通过科学的投喂管理,促进美洲红点鲑的健康成长。
三、水质管理
养殖池塘水质应保持清新,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pH值维持在6.5至8.5之间。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适时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同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防止有害物质积累。这些措施有助于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四、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养殖区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药物包括生石灰、漂白粉等。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此外,还需加强日常巡查,及时清除残饵和污物,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这体现了规范化的病害防控体系,保障养殖安全。
综上所述,《DB22/T 2180-2014》从苗种选择、饲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全面规范了美洲红点鲑的人工养殖流程,为养殖户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