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生产风险预警数据采集的术语和定义、数据采集内容、数据采集方法及数据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大豆生产过程中风险预警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ta Collection of Soybean Production Risk War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生产风险预警数据采集规范》(DB22/T 2141-2014)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大豆生产过程中风险预警数据的采集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指出数据采集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和时效性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必须确保所收集的数据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大豆生产环境。
其次,在数据采集的内容上,标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气象条件、土壤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种植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例如,对于气象条件的监测,不仅要记录温度、湿度等基本参数,还应当关注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可能对大豆生长造成的影响。
再者,关于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来提高数据获取效率和准确性;并且强调了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规定了必要的校验流程以减少误差。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建立和完善数据库系统,以便于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风险评估与决策支持,也为未来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标准鼓励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并且建议加强培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只有当所有参与者都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时,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目标。
综上所述,《大豆生产风险预警数据采集规范》(DB22/T 2141-2014)从多个角度为促进吉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风险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