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百合种球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球选择与处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种球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百合种球的繁育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ily Bulb Propa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639-2014《百合种球繁育技术规程》是一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百合种球的繁育过程,确保种球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术语
该标准适用于新疆地区百合种球的繁育工作。标准中定义了“种球”为经过特定处理后用于繁殖的百合鳞茎。明确了种球繁育的基本原则,即以优质、高产为目标,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2. 繁育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种球繁育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此外,要求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确保无重金属污染及病虫害残留。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种球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3. 种球的选择与处理
在种球选择上,标准强调选用健康、无病虫害且大小均匀的鳞茎作为母本。对于种球的处理,包括清洗、消毒以及低温预冷等步骤。例如,种球需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以达到杀菌效果,并在4℃条件下预冷7-10天,促进花芽分化。
4. 栽培管理
栽培过程中,标准建议采用垄作方式,行距保持在25-30厘米,株距15-20厘米。施肥方面,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补充氮磷钾复合肥。灌溉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特别是在开花前后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5. 病虫害防治
针对百合常见的灰霉病、根腐病等问题,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物理方法如覆盖防虫网可以有效减少害虫侵害;化学药剂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提倡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
6. 收获与贮藏
当百合地上部分枯黄时即可采收种球。收获后应及时清理表面泥土,并分级存放于通风良好、温度可控(0-2℃)的仓库内。长期储存期间要注意定期检查,防止出现腐烂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百合种球繁育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关注了生态友好型农业实践的应用,这对于推动新疆地区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