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改造和养护的工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cro-Cracking and Recycling of Ol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963-201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再生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再生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材料要求
4.1 原材料选择
- 4.1.1:规定了用于微裂式破碎再生的旧水泥混凝土材料应满足强度、抗压性能等基本要求。强调原材料需经过检测,确保其物理力学性质符合设计标准。
- 4.1.2:明确了对再生骨料的技术指标,包括颗粒级配、坚固性以及有害物质含量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再生材料的质量。
施工准备
5.1 场地清理与标识
- 5.1.1:要求在施工前彻底清除路面上的障碍物,并做好现场标识工作,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5.1.2:特别指出对于地下管线的位置信息要提前掌握并加以保护,避免施工过程中造成损坏。
微裂式破碎工艺
6.1 工艺流程
- 6.1.1:介绍了从旧路面切割到破碎再到摊铺的一整套操作步骤。其中切割宽度和深度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常切割宽度为20cm~30cm之间。
- 6.1.2:破碎时采用分层方式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10cm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影响,提高施工效率。
质量控制
7.1 检验评定
- 7.1.1:规定了对破碎后的基层表面平整度、密实度等方面的检查方法。平整度偏差不应超过15mm。
- 7.1.2:强调了对再生材料质量的全面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等关键指标,确保最终产品能够达到预期使用效果。
安全生产
8.1 安全措施
- 8.1.1: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熟悉各项操作规程。
- 8.1.2: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
以上内容基于DB41/T 963-2014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进一步细化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