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斑狗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病原分离鉴定及检测步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白斑狗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病原诊断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Diagnosis Specification for Aeromonas Hydrophila Septicemia in Northern Pike Per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斑狗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是一种对白斑狗鱼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DB65/T 3621-2014《白斑狗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病原诊断规范》为这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指出病原检测样本的选择和处理至关重要。根据第4.1条,采集样本时应选择患病鱼体表、内脏以及血液等部位。样本采集后需立即置于无菌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保样本的新鲜度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在病原分离与鉴定部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第5.2条要求使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需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及边缘特征,并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确定细菌类型。如果菌落呈现灰白色、圆形且边缘整齐,则初步判断为疑似嗜水气单胞菌。
再者,关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标准在第6章给出了详细的说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特别强调的是,在设计引物时要确保其特异性,避免非特异性扩增。此外,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检测报告的内容与格式。按照第8章的规定,检测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样品编号、采集时间与地点、检测日期、使用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描述以及结论。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记录整个检测过程,也为后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DB65/T 3621-2014《白斑狗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病原诊断规范》从样本采集到最终出具报告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对于有效防控白斑狗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