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生产中优化配方施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水稻种植的施肥指导和技术管理。
Title:Rice Optimized Formula Fertilizatio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145-2013《水稻优化配方施肥规程》是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水稻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进行肥料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水稻高产优质。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水稻的种植区域,明确了本规程是针对水稻生产中肥料施用的技术要求。这为广东地区水稻种植户提供了具体的施肥指导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8172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标准内容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优化配方施肥”、“基肥”、“追肥”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优化配方施肥”是指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水稻品种特性及目标产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用时期,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施肥原则
1. 平衡施肥:强调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避免单一元素过量导致浪费或副作用。
2. 分期施用: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分次施肥,前期注重促苗壮,中期保穗增粒,后期防早衰。
3.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栽培模式灵活调整施肥方案。
具体施肥建议
# 基肥
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70%,通常在整地前施入。推荐使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者商品有机肥400-600公斤,并配合适量的复合肥(如N:P2O5:K2O=15:15:15)。
# 追肥
追肥分为分蘖肥、拔节孕穗肥和抽穗结实肥三次施用:
- 分蘖肥应在插秧后7-10天施用,约占总施肥量的15%-20%;
- 拔节孕穗肥一般在拔节初期至孕穗期施用,约占总施肥量的15%-20%;
- 抽穗结实肥则在抽穗前后施用,占总施肥量的5%-10%。
此外,还应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如锌肥对于防止水稻缺锌病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
测试与监测
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及植株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施肥策略。通过土壤测试仪测定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速效氮、磷、钾水平;同时采用植物组织分析法评估叶片中的氮素浓度,以此判断是否需要追加肥料。
环境保护措施
提倡采用缓释肥料、生物菌肥等新型环保型肥料,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鼓励建立农田废弃物回收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总之,《水稻优化配方施肥规程》为广东省水稻种植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施肥指南,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共同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