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文蛤养殖的场地选择、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文蛤的养殖生产。
Title:Scalloped clam (Meretrix meretrix) - Part 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565.1-2013《文蛤 养殖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养殖技术》是一项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文蛤养殖的基本要求、场地选择、苗种放养、日常管理及收获等内容。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文蛤的池塘养殖和滩涂养殖。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适用对象,确保了技术规范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二、场地选择
1. 水质要求:养殖水体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即海水水质需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具体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盐度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文蛤的生长发育。
2. 底质要求:底质以泥沙混合型为佳,避免过多淤泥或砂砾。良好的底质可以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促进文蛤健康生长。
三、苗种放养
1. 苗种来源:要求选用优质健康的文蛤苗种,种苗来源需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确保遗传品质优良且无病害传播风险。
2. 放养密度:推荐每平方米放养量为1000至1500只。过高的密度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影响个体生长速度;而过低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四、日常管理
1. 投饵管理:定期投放天然饵料如硅藻、轮虫等,同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频率和数量。春季和秋季是关键生长期,需增加营养供给。
2. 水质调控:保持适当的换水量,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防止因缺氧导致死亡。必要时可使用增氧设备辅助。
五、收获
1. 收获时间:通常在文蛤长到壳长约4厘米以上时即可收获,最佳时间为每年的9月至11月间。此时文蛤肉质肥美,经济效益较高。
2.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采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贝体。收获后应及时清洗并分级存放,便于后续销售处理。
以上内容基于DB33/T 565.1-2013标准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提高文蛤养殖的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