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舞毒蛾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舞毒蛾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Gypsy Moth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124-2014《舞毒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舞毒蛾的综合防治原则、方法和措施。以下为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3.1 防治原则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求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虫情,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避免单一方法造成环境负担。
5.1 监测与预报
明确规定在舞毒蛾高发区域设置固定监测点,采用黑光灯诱捕法或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持续监测。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面普查,确保掌握虫源基数及分布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6.1 物理防治
提倡人工摘除卵块、剪除受害枝条等简单有效的方法。特别指出冬季清园时要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破坏越冬场所,减少次年虫口密度。
7.1 化学防治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幼虫3龄前施药效果最佳。同时强调不得随意增加用药量或频次,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防止对天敌及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8.1 生物防治
鼓励释放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制剂,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持效期长的特点。还建议保护利用本地寄生蜂如黄猄蚁等自然天敌资源。
9.1 综合管理
提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相邻地区应同步实施防治措施。并建议将舞毒蛾防治纳入森林健康管理体系,定期评估防治成效,不断优化改进方案。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原文进行了提炼分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