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灌溉制度、施肥方案及管理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水稻种植的水肥管理。
Title:Rice Film-under Drip Irrigation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499-2013《水稻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时的水肥管理方法。这项技术结合了地膜覆盖和滴灌的优点,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流失的同时还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种植的水稻田块。这表明该技术主要针对新疆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设计,其他地区若想应用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参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如GB/T 8569(固体化学肥料包装)、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3. 术语和定义
- 膜下滴灌:指在地膜覆盖下铺设滴灌管道系统,通过滴头向作物根区精确供水供肥的技术。
- 水肥一体化:指在同一灌溉系统内同时输送水分和养分的过程。
明确了相关概念有助于统一认识,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执行错误。
4. 基本要求
- 水源选择:应优先选用清洁无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并定期检测水质是否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
- 设施安装:滴灌管路布置要均匀,确保每个滴头流量一致;地膜铺设平整密闭,防止漏水漏肥。
- 施肥设备:配置定量加注装置,保证肥料溶解完全且浓度稳定。
这部分强调了基础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成功实施膜下滴灌的前提条件。
5. 水分管理
- 灌溉制度:根据不同生育期设定合理的灌溉量。例如,在返青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分积水;抽穗扬花期适当增加水量以促进籽粒饱满。
- 监测手段: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田间湿度变化,及时调整灌溉策略。
科学合理的水分管理能够有效节水增产,同时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6. 肥料管理
- 基肥施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总氮量的70%,磷钾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
- 追肥安排:分次追施剩余的30%氮肥,每次追肥间隔7-10天,每次追肥量不超过总氮量的10%。
- 肥料种类:推荐使用缓释肥或者液体肥料,这类肥料能更长时间地供应植物所需养分。
肥料的合理分配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风险。
7. 病虫害防治
提倡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鼓励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增强土壤活力;同时密切观察田间动态,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蔓延。
8. 收获与后处理
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溉,以便稻谷充分成熟并便于机械收割。收获后的稻草可以粉碎还田或者用于其他用途,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水稻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对于推动新疆地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