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宁夏引黄灌区小麦收获后复种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引黄灌区小麦收获后复种作物的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st-Wheat Resowing in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975-2014引黄灌区麦后复种栽培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文件。该标准对麦后复种栽培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入手,深入解读其核心内容。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宁夏引黄灌区范围内利用小麦收获后的闲置土地进行复种的栽培活动。标准中明确界定了“麦后复种”这一概念,即在小麦收获后,在同一块耕地上种植其他作物的技术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延长作物生长周期,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二、品种选择
标准指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宜的复种作物品种。例如,秋季可以考虑种植玉米、大豆或蔬菜等作物。特别强调了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且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求种子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并做好播前处理工作如晒种、浸种等以提高发芽率。
三、整地施肥
合理的整地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基础。标准建议采用深耕翻土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同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具体来说,每亩地可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为底肥,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追加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料。这样做不仅能满足作物初期生长所需养分,还能为后期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四、播种管理
关于播种密度与时间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对于玉米而言,建议行距保持在60厘米左右,株距控制在25-30厘米之间;而大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间距。播种时要注意避开极端天气条件,确保幼苗安全出苗。另外,为了防止杂草竞争养分,应在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或采取化学除草措施。
五、田间管理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植株长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包括适时灌溉补充水分、合理修剪枝叶促进通风透光、防治病虫害发生等。特别是在遇到干旱少雨的情况下,要优先保障灌溉水源供应,必要时启用滴灌系统进行精准补水。同时,还要密切监测田间的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生物或物理方法予以控制。
六、收获储藏
当复种作物接近成熟期时,应及时安排收获作业。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采用机械联合收割机或者人工采摘等方式完成采收任务。收获后的农产品需经过晾晒干燥后入库保存,避免因湿度过高导致霉变腐烂。整个储存过程要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并定期检查库存状况以防意外损失。
综上所述,《DB64/T 975-2014引黄灌区麦后复种栽培技术规范》从品种选择到最终收获储藏都给出了详尽指导,有助于农民朋友们科学有效地开展麦后复种生产实践,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希望以上分析能为大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